close

2011年 07月31日

特別企劃
前往北歐,一個令人心醉神迷的國度,看到了老城市建築因為充滿歲月痕跡,留下的歷史之美讓人回味不已;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與產業轉型,舊城功能開始顯得不敷使用,逐步走向凋零之路,當地居民意識到不改變就沒落的命運,成功塑造出瑞典馬爾摩「生態城」、斯德哥爾摩「哈姆濱湖城」與丹麥哥本哈根「未來城」,不變的是三城除了增添新元素外,更保留歷史色彩,新與舊巧妙融合,更顯韻味。

01 瑞典.馬爾摩
生態城 聽水的心跳聲

位於瑞典南方的馬爾摩生態城水岸社區,成功的都市更新改造計劃,塑造出一處優美的居住環境,還曾獲世界第一社區的美譽。馬爾摩城市發展最初是以港口為起源地,但隨著重工業造船產業逐漸式微,又遇上70年代後石油危機衝擊,種種因素使得馬爾摩區域發展,面臨勢必產業轉型的嚴峻考驗,當地政府期許馬爾摩未來能以智慧知識經濟及生態多元性為基礎發展。
繁榮的造船工業走入歷史,卻意外為區域帶來新的契機。廢棄的工業用地,重新進行都市規劃,採用住商混合的設計方式,全區結合商業、學校、住宅且不忘保留綠地公園,不僅融合休憩空間,更一次滿足就業、就學與居住的需求,雖然此策略對於台灣而言並非稀奇大事,但對於當地居民來說卻是全新的嘗試。
行走在馬爾摩生態城社區中,不難發現「水元素」在區域內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無論是開放式的運河、隨處可見水塘,就連裝置藝術造景也融合了水流設計,有效達到生態多元性的目標。因社區緊鄰海岸,居民認為自然美景是屬於全民的,因此並未設計成門禁森嚴的社區,反而開放給城市居民,男女老幼都喜歡前來享受親水生活。

 
點下放大

在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全球興起老城再改造計劃,為都市注入新活力。

 
點下放大

馬爾摩生態城水岸社區,親水的愜意生活,曾得到世界第一社區的美譽。

 
點下放大

馬爾摩生態城水岸社區,親水的愜意生活,曾得到世界第一社區的美譽。

 
點下放大

02 瑞典.斯德哥爾摩
哈姆濱湖城 能源再生利用

因為地理環境的關係,瑞典斯德哥爾摩市區遍佈水元素,常見運河邊魚兒悠遊、海鷗飛翔,生態豐富多元,面對海港風景,休閒的居住生活型態十分盛行。其實瑞典是最早意識到環境衝擊的國家,在1972年簽署了「人類環境宣言」後,將氣候變遷議題轉為國家發展方針,同時深獲國民百姓支持。因此往後在推動生態化城市的政策時,阻力變小,得以要求全市建設以行動全力配合。
今日環境優美的哈姆濱湖城,成為工業區再生的最佳典範。由於地理位置處於高緯度,冬季平均日照僅1小時,夏季則為10小時,日照時間相較台灣短很多。在自然氣候因素的影響下,陽光對居民們顯得彌足珍貴,穿梭其中,可發現建築外觀多以透明玻璃設計,有效增加日照機會,相對也能減少照明電力,個人隱私則未十分在意。除此之外,在哈姆濱湖城確切實踐「垃圾不落地」政策,居民只要先將垃圾分類好再塞進垃圾回收口,真空管自動就會將垃圾輸送至兩公里外的焚化爐,接著轉換成熱能供電,能源循環再生。

 
點下放大

瑞典全民配合環境改革政策,成功造就一座座美麗的城鎮。

 

在哈姆濱湖城的住宅規約裡,載明住戶必須有限度的使用能源,但維持一般生活品質所消耗的能源,通常都會高於規約限制,因此建築師在住宅設計上就必須有效利用廢棄物產生再生能源,或是建築物本身具有節能、儲能功效,如此方能補足生活所需耗能,有效達到整體環境品質控制的概念。在北歐人的觀念裡,一個有品質的居住環境,是具有永續共生的概念,空間感必須藉由自然綠帶形塑出來,甚至屋頂植栽花園景觀也是一個例子。

 
點下放大

將垃圾分類塞進回收口,真空管會自動將垃圾輸送至兩公里外的焚化爐,轉成熱能供電。

點下放大

在居家生活中融合「親水」、「種樹」等元素,是北歐人與環境共生的重要實例。

點下放大

03 丹麥.哥本哈根
未來城 感受水的律動

為因應哥本哈根人口不斷攀升的情況,政府在郊區開發一處新城鎮,將其命名為「未來城」。而所謂的未來,除了必須考量到長期永續的居住需求,城區中的建築更被要求需具備設計感。
走進「未來城」,不難發現其中最大特色,就是隨處可見運河水道,解決了雨水問題,更為區域增添一股「流暢的清涼感」。因為流水潺潺,徒步行走其中,隨處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幫地區注入活力。在全球城市永續規劃的觀念抬頭下,北歐各地興起一股「老城再造」的都市計劃,先將過去重工業殘留下來的污染土壤做淨化處理,接著興建輕軌交通建設、學校及有特色的建築,並仿效東方社會住商混合的規劃,讓整個區域生氣蓬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1109a/張錫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